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| PMP认证 | PgMP认证 | 回到首页 | 联系我们 | 收藏本站
免费注册会员 | 登陆
工程管理论坛
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

最新推荐
相关文章
没有相关文章
您现在的位置: 中国工程管理网 >> 工程文库 >> 工程策划 >> 前期设计 >> 正文
“竹之笙”——竹建筑设计
作者:佚名 来源: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: 发布时间:2012-2-9 14:10:34
名人效应”。世界上许多政治、文化、艺术和体育名人——“名人故居”被开辟成博物馆供人瞻仰,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克拉姆大街49号三层住过7年,并在此发表了著名的“相对论”,爱因斯坦故居是科学爱好者来瑞士必参观的博物馆。

  第四,博物馆建筑注重“自我宣传”。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内容,博物馆建设被作为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,通过与城市历史环境的结合,来赋予城市新的内涵与深命。尊重历史,保护历史文化的思想建设中更受关注。

  2.民族乐器博物馆国内外分析

  民族乐器博物馆属于专业博物馆,在中国起步非常晚,只有几年的历史。在这几年里,专业博物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社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。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,是国内展品最为丰富、规模最大、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乐器博物馆。该馆有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一九八一年创意筹建,一九八六年十月正式开馆。陈列场地200余平方米,展品有四大系列,一百余品种,三百多件实物。从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七千年前 (新石器时代)的吹奏乐器骨哨,到火烧沟遗址出土的距今四千年前(约夏代)的鱼形陶埙;从公元前433年(战国)随县擂鼓墩一号墓中的编钟、瑟、笛、笙、排到明清的古琴真品,乐器的发展进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。除了这是比较大的一个综合的民族乐器博物馆外,中国几乎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规模的博物馆。而中国乐器种类繁多,特别是民间乐器,更加数不胜数,这样的一个博物馆根本解决不了中国大量的民族乐器外流,失传的现象。即使近年来中国新建了几个博物馆,比如在京郊平谷埙乐器博物馆,扬州华夏琴筝艺术博物馆,民族文化宫博物馆,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等这些比较专业的博物馆的建成,还是很难改变民族民间乐器文化面临冲击、失传的状况。特别是由于“文革”时期一味否定传统乐器的思潮与行为,追求外来乐器,民族意识薄弱,法律和政策不到位,造成了对民族民间乐器的破坏与丢失。

  国外乐器博物馆发展比较早,比较成熟,在很多方面都有章可循,乐器博物馆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。比如著名的博物馆常常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区变成旅游胜地。比如哈萨克斯坦民族乐器博物馆:有“苹果之乡”、“花园之都”等美誉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春意融融,坐落在市中心潘菲洛夫公园内一座古色古香、钟楼一样的房屋格外引人注目,外墙是清一色木板镶嵌,楼前竖立着哈萨克斯坦的民族乐器“口贝兹”。 西班牙北部的比尔巴鄂市就因弗兰克。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而变成地球上的亮点,受到世人瞩目。

  三、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

  1.主要内容

  “笙”是我国古老的一种簧管乐器。它是将铜制的簧片,装在若干竹管下端,这些竹管都插在一个匏制、木制或铜制的带有吹口的斗子上。

  竹子是一种植物,也是人类活动的产物,是历史经过选择而遗留下来的,有价值的,促进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。竹文化的出现将人类推向另一高潮,竹建筑改善了人类居住环境,解决了世界上十亿人的居居住。

  “竹之笙”——民族乐器博物馆设计根据笙的传说,吹笙人的故事,采取象形文字为元素,具有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建筑。此博物馆定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、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三大职能的专业性博物馆。该馆主要突出依山傍水,在绿丛之中,勿喧宾夺主,勿破坏山形,钢筋混泥土的结构体系,竹材的维护体系,木材的点缀,创建回归自然的生态建筑,体现民族文化与文明,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,特别是那些具有高超的技巧、高度的艺术性的藏品,不仅能够扩大人们的知识面,增长见识,而且还使人们得到艺术的熏陶。一个以竹子为建筑材料的博物馆建筑,创造一个绿色环抱的、可持续的建筑物。用竹产品取代木制产品从而增加世界自然森林的存储量。为了全世界人民和生态的发展,以一种生态和安全的方式加快竹子的传播、丰收、制造和建筑。

  (1)至今全国仍没有一座收集、保管、陈列我国民族乐器方面的专业博物馆。这座博物馆将为保护民族乐器增加一个新的亮点,反映中国民族乐器的悠久历史。

  (2)“以人为本”博物馆设计:“以人为本”的“人性化”设计理念。

  (3)总体规划:博物馆作为一项城市复苏计划的中心,将会铸造形象和民族乐器文化代表物,将成为乐器文化博物馆建筑的替身。

  (4)结构体系:钢筋混泥土的结构体系,竹材作为维护提醒,与木材相结合,具有创造性的大跨度柱距,为乐器展览空间松绑的博物馆建筑。

  (5)材料:独特的运用竹材,将成为中国博物馆建筑上的一次革新。

  (6)指引方位:引进“纵向射击”式的视觉引导布局。自然光线与人工照明相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下一页

文章录入:web13741    责任编辑:web13741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【字体: 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,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 
   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| 收藏本站 |京ICP备10012994号
   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:中国研发管理网 | 项目管理者联盟 | 中国工程管理网
    VIP会员 | 培训服务 | PMP认证 | PgMP认证 | 刊物出版 | 沙龙会议 | 人才服务 | 广告投放 | 联系我们
    Copyright ? 2005-2014 21CPM.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证060517号